您知道学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吃素呢?不吃素是不是就不可以呢?
佛法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是不是能够让佛法生活化呢?
您知道佛法所说的慈、悲、喜、舍,这四个字背后代表什么意思吗?
您知道佛法里说到的「八风不动」这四个字的典故是什么吗?
一位有名望的法师书上说到,佛陀不只透彻了解宇宙真理,物理与众生心理、生理,是一位旷世大圣者,是超越世间凡夫智慧的大圣者。让我们来听听隆慧法师的见解?
隆慧法师,拉坚尊者二世,是藏传佛教觉域派拉坚大圣女德的转世,美国旧金山华藏寺首任开寺住持、现任国际佛教僧尼总会主席、美国洛杉矶华藏学佛苑苑长,并着有《若解如来真实义,自入证量了生境》一书。数十年来,隆慧法师礼随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座下修学,一心依止而修持,获得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传授甚深佛法「五雷正法掌」及「圣义马鹏伏藏」境行灌顶,并且成就了泥丸道果,进而得到「金刚换体禅」灌顶。近年来应弘法利生之需,隆慧法师足迹踏涉海内外,每到一处,自然流露着慈悲喜舍,感化着身边的每一位弟子和善信、僧俗二众,追随者众,凡有缘得见亲近学习者,无不深感受益良多。
主持人:我们很开心在这期的节目继续邀请到隆慧法师来到节目,当然请您上来就是继续有问题要请教了。第一个问题我们要问问隆慧法师,非常简单的问题,但我希望看看您能不能给大家解释清楚,因为有太多的听众也有这个疑问。学佛的人是不是一定要吃素呢?不吃素是不是就不可以呢?我们请法师来跟我们的听众解答一下。
隆慧法师:阿弥陀佛!吃素是很好的,吃素的目的是不杀生,因为所有有生命的众生都不可以去伤害他。动物们因为牠们的因果业力,身为牛、马、猪、羊、猫、狗、鸡、鸭等等,牠们进入到三恶道的畜生道,但这并不能成为我们人类就要伤害牠的理由啊!相反呢,我们反而应该尽己之所能去帮助爱护他们,这是身为佛教徒最基本善良的。不杀生,这是佛教第一大戒,每个弟子,无论在家、出家都必须遵守。出家人当然必须吃素,在家人没那么严格,可以吃五净肉,比如在市场上早已经处理好的肉摆在那儿,那在家人是可以吃的,但也绝不能杀生,就是你来点,杀这个、弄那个,让别人杀自己吃,还自欺欺人的说:「哎!我没杀生。」其实这就是假佛教徒的行为,任何佛教徒都不可以杀生,这是铁定的戒律。
我们要随时记住因果的道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种下了杀业之因,恶果终究会回到自己身上,这是宇宙中自然的规律。我还是鼓励在家人也能够练习吃素,毕竟少一份肉食或许就少一份杀业嘛!
主持人:对。那隆慧法师,刚才我们在节目之前讨论的时候呢,您也提到这个杀生的问题,我就顺带也请教一下您。就比如说,我们生活当中会有很多我们被教育说牠们是属于害虫,对吧?那如果在家居里面,或在我们的周遭环境里面遇到这种问题,您刚刚跟我们讲的那个故事我觉得是蛮有参考价值的。就比如说白蚁的那个故事,我觉得听众也可以稍微听一听,给大家参考一下,万一遇到这种问题,那我们应该怎么去想?用什么角度去解决牠呢?
隆慧法师:我也在接触到信众的时候,也会问到类似的这个问题。我给他们这么讲,我说所有的有生命的这些动物啦,像说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海里游的这些,牠们有生命,我们没有权利说我就伤害牠。其实你说家里如果来了一些,这些小东西啦,什么蚂蚁啦、蟑螂啦,乃至于老鼠。我很想请问,牠们来是不是来找吃的?
主持人:大部分是因为家里有吃的。
隆慧法师:是,对。牠们来找吃的是维持牠们的生命,如果今天家里你扫得干干净净的,连一些嘎嘎角里牠都找不到一粒屑,我就这样比方了,牠们觉得我走了一圈没吃的,我赶紧就去别的地方,也就不容易滋生这些我们认为的害虫。我也曾经问过我们信众,谁是害虫啊?我看我们才是坏人。害虫是你给牠取的,牠是不是害虫?是吧,那你觉得妨碍你,你放个东西在那没盖盖,苍蝇来了,哎呀!你啪一下子把牠给伤害了,所以这就是一个因果的概念。假如说我来到美国也看到了白蚁的问题,当然一个木造房子嘛,年代久了,它潮湿,或者像我们南加州比较干燥,但是它可能还是有这种情形。站在我们佛教徒的立场,不允许伤害任何一个。当然,个人家有个人的一个需要或什么,我只能讲出我对杀生的一个概念。那么听得懂的、愿意接受的,其实是对大家很好的,当然有的不得已的方面,那希望慢慢的养成不杀生的概念。阿弥陀佛!
主持人:嗯,对,那其实我们再往后站一步,就从这个大的自然界或是宇宙观来看,他们也是整个食物链里面的其中的一环。所以所谓的害和益,都是我们人主观去把它给定义出来的。其实相对牠们来说,可能牠们觉得我们人类是宇宙里面非常恐怖的生物,也是有点像牠们眼中的害虫。
隆慧法师:其实有句话,大家可能听完了不见得愿意相信,你、我,谁说生来就是人?我们只是这一辈子的事,你能想到你的这上一辈子或上几辈子,我们都可能是鸡鸭鱼肉;你可能是哪个动物你并不知道,是不是?所以像在经书里有在说的,你在这里杀呀、宰呀、切呀,搞不好里面就有你的多生累劫的父母。说起来好像很可怕,但是这是个事实,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阿弥陀佛!
主持人:对,其实在佛教里面有很多的问题,在探讨过程当中是非常有意思的,所以我们也特别鼓励我们的听众,如果在听完我们的节目有任何的疑问,可以留意我们在每一段的最后,我们会留下一些联系的方式,那你也可以亲自和法师去请教。
好,那么还有问题继续请教,佛法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家庭里面,能够让佛法就足够的生活化吧。请问法师,针对这句话您可以稍微详细的给我们说明一下吗?
隆慧法师:好,阿弥陀佛!其实这个问题的概念是混淆的。我简单的说吧,怕复杂了,大家一时不好消化。这个问题要分两个方面来讲,要分法跟行这两个方面。法呢,是不能生活化的,因为真正的佛法是佛陀传下来的圣法,跟世俗是不沾边的,但佛法中修行的部分就不一样了,修行也不存在生活化或不生活化,不一样。
那么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的说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犹如觅兔角。」佛法中的修行,依什么修?空中建个楼阁,里面装个什么东西叫修行吗?不是的!也不是说专门到庙里念个经、诵个咒,或者去个什么隐蔽的地方盘腿打坐才叫学佛修行。不是的!念经、诵咒或者盘腿打坐,是在用功。
南无羌佛也说过:「有功无行步不前。」没有修行的基础,你念经、打坐,甚至于修法,就像没有迈开步子走路,那前进不了的,这没什么用。学好了佛法的前提是必须要修行修得好,修行修的就是我们的心念、语言、行为,这三样东西不是飘在空中的,它就在我们一点一滴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就是在现实生活中来修正自己,修我们的慈悲心,修我们的无私心,修我们的平等利他心等等。把这些修行的条款一条条地落实到家里的亲人身上,落实到朋友、同事身上,落实到遇到的动物身上。依照佛陀的修行原则,把我们自己首先修成一个世间上的好人、善人。当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的起心动念,我们所有的行为、言语、待人接物、处事,都能够符合佛陀的教诫,都能够做到慈悲喜舍,这就是在修行了。也就是说,佛教的修行本身只能是在生活中修,除了日常生活中的身、口、意,我们还能到哪里去修呢?离开日常的生活,去空谈什么菩提、什么修行,就像在兔子头上找角一样,是不可能的。用最通俗的话说,我们要先让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好人、善人、不自私的人,才有机会在今后修成了出世的圣人。所以再回到题目上,佛法的修行不需要生活化,本身就在生活中!
主持人:好了,隆慧法师,我们继续回来。在上一阶段您提到的,在解答就说让佛法能够生活化,您提到在修行的上面,我们有四个字,其实拆开都好懂,但它究竟代表的意思,我想可能要请法师您稍微做一个名词解释或叫这个字的解释。比如您说到能做到慈、悲、喜、舍,我们就算是在修行了,那这四个字背后它代表的意思是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隆慧法师:好,各位听众,阿弥陀佛!这个四个字「慈、悲、喜、舍」,就是叫四无量心。那个慈呢,它就说愿诸众生永具安乐及安乐的因,因果的因,也就是说希望我们永远都居住在安乐里,种的因都是安乐的,那么以后结的果当然就是安乐的;悲呢,是愿诸众生永离众苦及众苦的因,也就是说希望我们一切众生、人类,当然包括所有有情的众生,都能够离开痛苦,都能够离开痛苦的因,不要结这个因,那所有的苦都不要去沾染它们;喜,愿诸众生永具安乐的因,我心怡悦。就说只要一切的众生,他们都处于没有痛苦的这个境界,快乐的境界,我的心就是快乐的、喜悦的,其实就是说人家高兴我也很高兴,人家好,比我好,我还是很高兴,都能常抱一个喜悦的心;舍,愿诸众生远离贪瞋痴之心,住平等舍。这里这个比较不容易理解,我们愿所有的众生,有生命的,他们永远都离开凡夫的贪、瞋、痴、慢、疑。就是众生常有这些贪、瞋、痴,傲慢啦,容易疑惑、怀疑了,这个都在学习上会造成很大的障碍的。那么断除它们的,因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个,也就是我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舌头尝到的,再加上身体的行为方面,最主要这都来源于我们的意识,而这些东西就造成我们起了这些好的心也有,坏的心也有,也由于我们的这个器官上,来灭绝这些,由于我们去看到、听到、感染到,这样子,所以都能够住在一个平等舍,就是永远保持一个持平的心,对任何事物一个平等的心,不因为你的喜怒,不因为你的好恶,那么就嫌恶了、就高兴了,能够都在一个持平的心态中。所以这个慈、悲、喜、舍,简单的意思这样子。
主持人:难怪哈,我就说刚才法师您提到,能够做到慈、悲、喜、舍,就是在修行了。原来这么一个字的背后含义如此之丰富啊!这个其实也是要告诉大家,不耻下问是很有好处的。那也感谢法师的有教无类,不管问题的深浅,我觉得都还是希望能够让每一个有问题的听众,也包括像有一些可能是佛教弟子,他可能某一些的问题,可能没有想通,或者说不太透彻的时候,在问跟答,或是在交流过程里面,能够让事情会越辩越明、能够越讨论会越清晰,这个也是我们这个《藉心经说真谛》这个节目最大的初衷,也是希望能够给大家很多的答疑解惑。
我们继续回到名词解释了。在佛法里面有说到「八风不动」这四个字,法师,那我又想请问了,这个八风不动,它的背后典故说的是什么呢?如果具体在佛法上面,它又是什么意义呢?
隆慧法师:阿弥陀佛!这个八风吹不动,它的典故,是宋代大诗词家苏东坡,他有个好朋友是佛印禅师。苏东坡对佛法也很有兴趣,有一天他自己觉受到一些意境,他就写了一个偈子,就让他书童拿去给佛印禅师说:「去给我师父看看。」它上面写的是:「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台。」佛印禅师看了以后笑了一笑,就写了两个字,让书童带回去交给苏东坡。苏东坡他想,禅师这回他要怎么称赞我。他打开来一看,里面写了两个字:「放屁」。苏东坡气得火烧心头,这、这、这怎么写这个,太不给我面子了!怎么会来这两个字?走走走,跟他书童说:「去找佛印禅师理论去。」佛印禅师就坐在那,等着他来。
苏东坡急呼呼的说:「哎,你看了我的偈子,怎么就写这两个字呢?」
佛印禅师就笑:「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一个屁都打过江了!」这时候苏东坡惭愧的脸都红了。
佛法里的八风是指的是: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我们凡夫的人生,整个就陷在这个八风里的纠缠搅合里,追逐利益、贪恋名誉、喜好赞、害怕打击衰败,或者不喜欢讥讽针对,整天就在这些东西里面感受到苦或感受到乐。这八种东西就像迎面刮来的大风一样,吹得我们东倒西歪的,一直颠颠倒倒的走到人生的末端,然后再被这八风继续拖在轮回里不能解脱。你看苏东坡,因为打坐一时觉得有个法喜,觉得很有觉受,就认为达到八风吹不动的高的层次,结果他打坐之外的修行并没有修好。佛印禅师一眼也就看穿了他,两个字就破了他的功了,让他的八风大动起来。你们想嘛,一个真正做到了八风吹不动的高人,会写个东西拿给人家专门去炫耀吗?不会的。
南无羌佛也说过一个法,叫做《断绝凡情二十法》,跟释迦世尊说的轮回八风是同一个理谛,但是更细致一些。这凡情二十法指的是:「名、利、兴、衰,福、乐,增、损、瞋、怨、气、恨、谋、谤、夺、害、病、苦、别、亡。」今后大家如果有机会,可以来恭闻南无羌佛的这部法音,想必对大家能够认识到自己,认识到人生,会有很大的帮助。
因为所谓的断绝,不要理解为世间上的一切都断绝,都不要,亲人、朋友、工作、事业全抛弃,不是这个意思。羌佛所说的断绝是指的断恶、断颠倒、断自私、断追名逐利、断来瞋恨、怨恨、谋略、诽谤、夺害,要大家断的是:福乐增损,名利兴衰,在我们内心里刮起了凡情的大风。
简单地说就是要把自己一点点修成不贪、不瞋、不愚痴,不受凡情的包围或胁迫,明信因果,没有私心,只有利他之心的大好人,修成一个无论逆境、顺境,都不会动摇修行的决心,不会改变佛法原则的佛弟子,这样就算是修行层面上做到了八风吹不动了。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呢走上了修行解脱的道路。
主持人:诶,法师啊,有一位有名望的法师,书上说到,佛陀不止透彻去了解宇宙真理、物理和众生心理、生理,是位旷世的大圣者,是超越世间凡夫智慧的大圣者。请问法师您对这个又有何见解呢?
隆慧法师:我不知道这位作者的法师是谁,我只是就事论事啊,不针对个人。如果作为世间的普通的作者,对佛陀这样的理解倒也无可厚非,已经算是很尊重了,毕竟不了解。但是如果作为一名法师了,对佛陀还只是这样的认识,那就稍微有些可怜了。
佛陀是谁呀?佛陀是与宇宙同体的巨圣!大菩萨我们都称为大圣者,佛陀是巨圣。佛陀具有三身,法身、报身跟化身,佛陀的法身跟宇宙同体,佛陀的报身是圆满三十二大丈夫相,八十种随形庄严,佛陀的化身无量,一切处度一切有情。
佛陀还有四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妙观察智。因为有这个三身四智,佛陀对宇宙中的一切现观现见,如在掌中。释迦世尊在《佛说的三摩竭经》中有这样的形容佛陀的智慧,以一天下的树枝跟鸟毛,作笔来书佛经,树枝、鸟毛悉皆可尽,佛智不可尽。大如须弥山的墨来磨研,四海的水来沾笔,须弥山墨、四海的水皆可尽,佛智终不可尽。
这也就是为什么我的佛陀恩师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具有那么圆满的五明智慧,是绘画巨匠,又是大医王,又是大文学家、大哲学家等。当然,佛法上的证量的展显,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而且我们能看到的,南无羌佛的智慧成就还只是佛陀觉量中的冰山一角而已。这不是我们在圣化或神化佛陀,佛陀不需要,因为那些圣量就是佛陀本具备的,就像头发本来就长在我们头上,袈裟本来就穿在我身上这么的自然而然。我们凡夫神化好,不神化也好,佛陀都是那样的,佛陀的伟大,以我这个凡夫的境界是很难说得准确跟更完整。
我此生觉得最大的庆幸,就是能够生在佛陀住世的时代,受佛陀的教化,能有幸亲见一些南无羌佛展现的伟大的佛陀圣境。
主持人:特别感谢隆慧法师今天给我们解答了很多的问题,一口气。如果我们的听众还带着有各种各样的疑问,也欢迎大家在下一期我们的节目准时收听。
圣迹寺 E-mail:holymiraclestemple@gmail.com
电话:626-797-1590
洛杉矶华藏学佛苑 Hua Zang Buddhist Institute
地址:2739 Stingle Ave. Rosemead, CA 91770
电话: 626-698-6770
传真: 626-698-6765
电子邮箱: hzbi6770@gmail.com
文章末尾固定信息
评论